网站导航

电话
短信
地图
News

B体育新闻资讯

分类
“方寸之间起起落落”中国女装衣领的嬗变(1910s-1940s)时间:2023-08-21 21:22:03

  B体育官网「牌头所穿旗袍,今年三十六年(1947)新式,又行起高领头来矣。预料三十七年(1948)式,一定是元宝领无疑。查女人衣裳领头,在慈禧太后手里,行过高得碰着耳朵,后来渐渐改低,并曾有过一个时期,行过领头勿装,用狭花边代替,后来重新由低而高起来,至十五年(1926)左右,又变成高得像头颈里装了只香烟罐头,不方便得回头看人,须连身体一起向后转,之后又渐渐朝下低下来,直到去年(1946)这样勿高勿低,我认为最适宜。」

  笔者无意翻阅到这段1947年人们对女装「领之风尚」的回顾。原文作者观察到,战后旗袍领子愈来愈高,并以此为开端回顾了30多年来女装衣领的变化趋势。人自己解读时尚颇有别趣,给我们提供了更为贴近历史的视角。这激发了笔者灵感,促使我创作了这篇文章。

  辛亥(1911年)后,女子服饰从千百年来的封建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再加上来自西方时尚的冲击,女装的革新开始追求新奇、独特。上海女子作为中国时尚的先锋者,造就出千变万化的「时尚风貌」。

  元宝领,又称「马鞍领」,领形中间低洼,两端高耸,形如元宝或马鞍,穿着后又似一双展开的翅膀。领高可至四、五寸(13-16cm),领子高耸过耳,贴及面颊,高得与鼻尖平行,在最初的两、三年里夸张到极致,可谓是时代变革下的一场「时尚奇观」。

  △1911年,上海女子新装束,左边女子梳盘香头,右边女子扎梅花结,可以看到衣领的背、侧面效果,元宝领形如其名。

  民初的审美崇尚窄瘦、纤长,「高耸入云」的元宝领正好契合这一特点,不仅在视觉上拉长了脖子,领边斜斜切过两腮,几乎遮住半张脸,穿上它的女子都被削成瓜子脸。

  极致之美总是「昙花一现」,元宝领的流行也是匆匆而过。1915年之后,领子便一路降低,缩至颈部正常的高度。

  △1910年代后期,衣领降低至脖颈正常高度,衣袖缩短展露出小臂,女装风格更为轻松活泼。(月份牌由大枝提供)

  女界提倡废除身体装饰,服饰风格追求朴素、自然。女人们意识到高领妨碍脖颈转动,衣领禁锢了身体的自由。很快新女性们便将解放自身的理念付诸于实践,在衣领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女人们索性把衣领直接去除,展露出整个脖颈,在1920年代初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废领运动」。

  △1920年代初期,身穿废领上衣的时髦女子,领口与袖子上点缀宽蕾丝花边(老照片由吉-木收藏)

  虽然去掉了领子,但女人们依然在领口上下功夫修饰。借鉴西方女装的流行元素,她们「别出心裁」地将领口做成圆形、方形、鸡心形、钻石形等样式,并在领口装点各种花边、领结等,还做成海军领、青果领等西式时装领子。

  △1920年代早期,左:张爱玲母亲黄逸梵身穿鸡心领上衣,下摆也做成鸡心形;右:月份牌广告画中的时髦女子身穿海军领上衣,搭配领结(月份牌由大枝提供)

  但也有不少反对废领的声音,女性解放运动初始,中国女子大多健美不足,身材瘦削,脖颈筋骨暴露,因而很多人认为无领女装反而是展露了最不雅观的部分。废领运动风行一时,但很快又恢复了低领,1924年后领子逐步升高,也为20年代后期高领审美的回归埋下伏笔。

  △1920年代早期,左边女子身穿袄裤,外罩废领马甲,下着阔腿裤,裤长缩至小腿中部,露出黑色长筒袜;右边女子身穿袄裙,搭配长围巾在当时十分流行。

  20年代之初经历了废领风潮,1926年高领之风回归。到了20年代末流行的是「束颈式高领」,高挺的硬领紧紧包裹颈部,比民初的元宝领还要束缚百倍,这样的「束颈审美」在30年代前中期发展到了极致。

  △1926-27年,左:电影明星徐素娥女士;右:月份牌广告画中的类似装束,这时的领高已经回升,但还没有到束缚整个脖颈的地步。

  「开领」又称对眉领,它的开口在脖颈正中,用一排盘扣固定,也是我们常见的样式。20年代末风行一时的「围领」,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圆筒领」,它的开口在脖颈一侧,没有盘扣,用暗扣固定,领圈闭合呈圆筒状,外观是隐形开襟的效果。

  △笔者收藏的「围领」与「开领」样式的中国时装传世实物;左:1920年代末白色织金蕾丝围领时装裙;右:1930年代早期Art Deco玫瑰图案开领短袄。

  关于「束颈审美」的由来,我们在故纸堆的只言片语中可以寻找出端倪,多篇期刊资料将线索指向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中国的高领应该是对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服饰有所借鉴。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流行圆筒形的高领口,包裹住整个颈部,中国流行的「束颈式高领」与之十分相似。

  △左: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束颈高领时装;右:19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的圆筒状「围领」时装。

  1930年代前中期,「竹筒状」的硬高领已发展到登峰造极,领高超过两寸(7-8cm),紧紧抵着下颌,包裹住整个颈项,几乎不留余量。立领开口处用密密排列的盘扣封锁,多达四、五排。领内常加以硬挺的领衬,使之保持高耸挺立。领子越高越时髦,展现出女子纤细颀长的颈部,并塑造了浪漫优雅的仪态。

  进入1930年代,束胸的风气逐步得到解除,时髦女郎们转而跳进了高领的禁锢之中。「束颈式高领」流行愈盛,反对的声音也愈发激烈。

  △左:1934年,阮玲玉女士穿三排花扣的高领旗袍;右:笔者收藏的一件同款古董旗袍,高领上点缀三排叶形花扣,异色双绲边。

  不少人将束胸与高领一同视为不可饶恕的恶习,强烈呼吁衣领改良。穿上这种直挺挺的硬高领,像是戴上了枷锁,不仅呼吸不畅,女人们的头颈更是动弹不得。追求时髦的摩登女郎在大暑天也坚持穿着,颈部还常被勒出一道道青痕,给娇弱的脖颈带来巨大的磨难。

  △1935年,叶秋心女士所穿的高领子,直直抵进下颌,当时人们也曾吐槽穿上这种硬高领像是头颈分了家。

  「飞扬跋扈」的硬高领在30年代中期发展至顶峰,1936年之后,衣领开始有所降低,但依然维持了高领的样式。

  △1936年,梅琳所穿的旗袍依然延续高领样式,领口的盘扣从四、五排减至两排,视觉上没有以前那样紧束。

  随着战争的全面爆发,一切以实用至上,浮华不实的高领彻底沦为累赘,女装衣领开始做起减法。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期,领高降至脖子中下段。衣领低了,便要在装饰上用心弥补,于是在领口与大襟处点缀以繁复的花扣。‍

  △1930年代末40年代初期,左:李香兰女士身穿烂花丝绒旗袍,此时衣领降至脖颈中下,领口与大襟处点缀花扣;右:笔者收藏的相似款传世实物。

  到了1940年代前中期,花扣也被视为多余,改用暗扣与领钩固定。彼时流行的领子不足一寸高(1.5-2.5cm),越低越时髦。关于1940年代战时风尚的更多内容,各位可以移步之前的推文《垫肩始末》与《战时妆发》,这里不再赘述。

  △左:1943年,李丽华女士身穿低领双襟旗袍,一绲两宕,装饰复古如意头;右:笔者收藏的40年代初期汉代车马人物刺绣双襟低领旗袍,上海「国泰服饰公司」出品。

  △1940年代中期,左:沈石蒂镜头下的摩登女子,战时流行的极致低领,领圈似有似无,愈低愈时髦;右:笔者收藏的低领垫肩旗袍,采用围领样式,上海「新新有限公司」出品。

  抗战胜利后,上海时尚界暗潮涌动,女性们压抑着的时尚渴望在战后回归。战后,极低领维持不到一年,1946年领子便有了升高的苗头,至47年高领回归已势不可挡,这在时尚嗅觉敏锐的女人中迅速流行开来。

  1946年的时尚杂志对最新流行趋势进行报道,彼时流行的「半高领」,标准为一寸至一寸二分(3-4cm)之间。很快,这种「勿高勿低」的半高领已满足不了摩登女子追求极致时髦的,1948年旗袍领子已经升到一寸三至一寸五(4.5-5cm)。

  △左:1947年,李丽华女士穿着这种「勿高勿低」的半高领;右:笔者收藏的40年代后期古董旗袍实物,全暗扣固定,外观非常简洁、利落。

  时尚界更是大胆预测,照目前女子的高领头发展下去,她们又要去母亲、祖母的衣橱中寻找灵感,30年代钉满密密麻麻平纽的束颈高领,甚至是10年代高可及颊的元宝领都会重新流行。

  「流行是渐渐来的,起初是流行性,慢慢的变为流行病,到后来竟然是流行狂」,时尚流行总要发展至极致,领子一旦高起来,必定会发展到极端。

  1940年代末期,「束颈式高领」再度风靡。不过有别于30年代密不透风的高领,彼时的高领没有了密密麻麻的盘扣。过渡至1950年代,立领的样式也有所变化,领缘轮廓像是两个相切的圆弧,衣领开合处不再完全闭合,视觉上更为流畅、轻松。

  △1940年代末,沈石蒂拍摄的时髦女子身穿高领缎面旗袍,轮廓呈花瓶状,领子升高了,下摆也随之拉长。

  △左:1950年代,梁萍女士身穿束颈旗袍,领子虽高,但领口并不闭合,领缘呈相切的圆弧形;右:笔者收藏的1950年代高领蕾丝旗袍实物。

  时尚流行亦是如此,某种样式的风行大多是悄然进行的,正在经历的人们不会过多去思考它的缘由。十年、十几年、几十年后,人们再去回顾时尚流行的嬗变,反而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内容,追根溯源出其中种种奥秘。

  △女装领之风尚,左至右:1929年,陈玉梅女士;1939年,袁美云女士;1943年,周璇女士。(周璇照片由应密愿提供)

  立领作为中式平面剪裁服装中唯一高耸挺立的部分,是整件服装的视觉焦点。挺立的衣领是一袭旗袍的「灵魂」,更是平裁服装提起「气韵」的关键所在。立领展现了中国近代时装的精神风貌,女装衣领的学问更是发展为一门审美美学。

  短短不到四十年,衣领这方寸之间,起起落落,无穷变化。时尚潮流的变迁,展现着中国女性面貌的革新,蕴含着时代的风起云涌。千姿百态的中国近代女装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时装设计遗产,我们应该珍视,更应发扬。